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仅购买VAR硬件设备就需要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而中甲联赛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财力来引入这一技术

球迷妹 2024-06-23 14:48 未知 球迷妹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仅购买VAR硬件设备就需要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而中甲联赛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财力来引入这一技术
  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由于受到现实情况的限制,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甲)暂时未能采用像VAR这样的先进科技辅助裁判。
 
  在6月18日中甲第14轮比赛中,大连英博的球员朱鹏宇在第49分钟的远射破门,球击中横梁后落在球门线附近。尽管如此,裁判组判定该进球无效,事后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认定这是一个误判。这个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是否应该在中甲引入视频助理裁判(VAR)或门线技术等高科技辅助手段的讨论。
 
  据悉,中国足协和职业联赛管理部门内部曾多次讨论过引入这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中超联赛使用的VAR技术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其硬件设备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考虑到引进和维护这些设备需要的巨额资金,对中国足协而言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中甲联赛的商业开发面临困境,本赛季甚至没有找到冠名赞助商,因此在短期内很难将VAR技术引入中甲。
 
  因此,足协曾考虑与一家国内的“鹰眼”技术公司合作,并计划在中甲等比赛中试用其技术。然而,国际足联对会员协会引进的裁判辅助技术有着严格的规范,任何技术提供方必须得到FIFA的官方认证。未经认证的技术即便只是试用,也可能导致国际足联的处罚。
 
  尽管中国足协意识到中甲联赛中的判罚争议和错漏判问题,并关注着这些问题,但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他们还不能在中甲联赛中使用VAR等高科技辅助手段。
责任编辑:球迷妹